审计精神,是审计组织在履行审计职责,开展审计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追求和主导意识。在不同的审计群体中,职业精神基本相同,组织精神则彼此有别。因此,提炼具有审计特色、上海特点、时代特征的上海审计精神,是我们当前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上海审计精神可以这样表述:“以人为本,公正依法,廉洁高效”。
“以人为本”,是指导思想。是审计组织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褒扬和提升,是马克思主义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特征,它充分体现了上海审计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正依法”,是一般标准。是审计这一职业和审计学这门学科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在人类各种经济活动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重要准则,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
“廉洁高效”,是上海形象。是指审计客体和社会大众对上海审计组织和人员及其行为与成果所给予的整体评价和一致认定,也是审计组织功能及人员素质的外化和直观感觉。
上述表述,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当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我们的审计事业,是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特征的。如果不重视“以人为本”的审计精神时代特征建设,既是轻视了审计实践经验,也是有背于党的十七大精神,更是片面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因为,无论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看,或者是从实践的角度、发展的角度看,上海审计精神都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时代特征。
一、从哲学思考角度看,“以人为本”时代特征是上海审计精神的第一因素。
“以人为本”的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
西方早期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则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及我们现在讲的“审计精神,以人为本”等,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马克思主义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以人为本”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而且能够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保证它的实现。在我们党的思想体系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邓小平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提出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胡锦涛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都是对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概括,都诠释着“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内涵。我们党在8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不仅关注物的目标,更关注人的目标,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如今,我们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反映了当今时代对“发展”的客观要求,赋予了“发展”丰富的、科学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上海审计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因此,我们在提炼上海审计精神的时候,要把“以人为本”时代特征作为第一因素来考虑。
二、从现实践的角度看,“以人为本”时代特征是上海审计精神的主体因素。
审计精神,以人为本;本体不存,精神焉附?这是审计精神的实践经验。正如习近平同志2006年10月在广东省审计厅调研时指出的那样:“审计精神”的内涵一是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二是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三是甘当国家财产“看门人”的精神。实践证明“审计精神”最终体现的是人对事业的忠诚和对职业的操守,对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的责任和维护。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是提醒我们在提炼审计精神时要重视“以人为本”思想。
理性地审视上海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几年来对审计精神的探索与实践,都体现着“以人为本”时代特征。
一是在履行四个方面审计监督职能中培养“以人为本”的审计精神。体现在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服务上;体现在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揭露问题,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上级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上;体现在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查处大案要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率上;体现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资金的安全运行上。严格按照审计法规、制度和纪律操作,探索审计行为“强制他律--被动自律--自觉自律”养成规律,使审计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和升华。
二是在建立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中培育“以人为本”的审计精神。创建育人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为促进本市审计事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审计队伍建设指导思想上,保持警醒以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来切实把审计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践行以勇于强化自身建设的气度来保障审计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在具体操作中突出复合型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审计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以带动整个审计队伍的精神建设。
三是在党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建设“以人为本”的审计精神。全市各级审计机关的党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各种生动活泼的组织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修养,带动了审计人员的精神面貌建设。去年以来,全市审计机关开展以财务管理和廉政纪律为主要内容的自身建设、以依法审计和文明审计为根本的作风建设、以“当好经济卫士”和“政府谋士”为重要内容的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审计精神建设效果显著。
回顾二十几年来上海审计精神建设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人为本”时代特征是个主体因素。
三、从发展的角度看,“以人为本”时代特征是上海审计精神的核心因素。
审计署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成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将经历工业化中期过程、城乡统筹加速的过程、可持续的快速发展过程、经济结构进一步剧烈变动的过程、经济社会运行方式转型的过程、社会保障从城市到农村的规范过程、中产阶层形成且扩大的过程、消费投资出口并驾齐驱的过程、国际化过程、环境生态承载和制约加大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将经历从大政府中市场小社会到小政府大市场中社会的过程、民主法治透明化的过程、国家治理水平提高的过程、市场化高度发育过程、社会管理水平提升过程、单位治理水平质的改善过程,我们审计事业作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单位治理工具之一,其自身必然有一个发育完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审计将继续承载基本使命--查错纠弊,特殊使命--发现案件线索,高层次使命--效益和效能监督、政策及重大战略部署审计,三种使命主次随时间、空间、层次、种类交替变化,演绎出审计难度大、任务重、政府和公众期望大、风险亦大的发展局面。我们要进一步实践“以人为本”思想,培育上海审计人适应新发展的素质。
一是职业素质,就是审计职业特有的业务能力。第一,要有职业敏感。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能迅速找到切入点,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第二,要有洞察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第三,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要有从问题的微观层面进行甄别,又有从宏观层面进行剖析,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第四,要有综合监督力。既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要自觉接受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上级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及新闻舆论等各个方面的监督,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二是创新素质,就是发展能力。创新素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对审计人提出的新要求,是审计队伍建设和发展所肩负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提高创新素质,就是着眼于人。看到人的工作能力差异是学习力的差异,创新能力的差异是学习态度的差异。审计机关要建立学习机制,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与目标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工作忙没有时间学”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转变。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尝试将政治、经济等激励措施引入管理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进取精神,创造“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提升队伍的创新能力。
瞻望上海审计精神建设的发展前程,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时代特征是个核心因素。
上海审计精神之“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审计人在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更是在业务方面表现出来的“维护人民利益”的行为特征。上海审计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
(本文获“上海审计精神”研讨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