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客”眼中的绩效审计
审计机关决定对某市政高架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同时还进行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分析。在审前调查阶段,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该项目规划科学、造型美观、环保,尤其在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上采用了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施工工艺。但在审计人员“慕名”来到高架现场“观光”——勘查现场过程中发现:该条高架的结构类型多样化,有“预制节段箱梁”,有“现浇混凝土梁”,还有数量较大的“钢箱梁”结构。为什么?审计人员凭借敏感的职业思维和丰富的审计经验,意识到在一条高架同时采用三种结构类型必将导致项目的成本控制、建设管理以及建设效益之间存在不可兼顾的矛盾。通过审计层层挖掘分析,最终得出了“因采购大型进口架桥机设备滞后,为保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导致不得不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同时施工的重大设计变更,由此额外增加建设成本达5000余万元”损失浪费的绩效审计结论。
一、一条高架有多种结构类型,为什么?
审计人员在现场“观光”过程中,发现这条高架全长XX公里,但结构类型有“预制节段箱梁”,有“现浇混凝土梁”,还有数量较大的“钢箱梁”。为什么一条高架有多种结构类型,这对于设计、施工、成本控制等诸多环节都不利。真的如被审计单位所讲的在创新?还是项目本身结构设计的技术需要?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如何?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扩初设计中的结构类型又是什么?等等,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观光”中的审计人员脑海里。
审计人员回到办公室后,首先查阅批文,发现批准的建设结构类型是以“预制节段箱梁拼装”为主,少部分交叉路口、跨度较大路段采用“钢箱梁”结构。那怎么会变出第三种结构类型?而且建设成本较高的“钢箱梁”数量还占有比例最大,这与批文不一致。审计人员开始找被审计单位计划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了解情况,审计人员问:“为何实际建设的高架结构形式和批准的结构形式不一致?”,计划管理部人员回答:“我们是在采用创新的设计及施工理念,在同一条高架建设中对三种结构形式进行了有机结合,这在全国都是一种创举。在结构形式多样化、施工工艺复杂的情况下,短期内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建设,也创造了建设领域的一个奇迹”。审计人员没有被听似很“完美”的回答所蒙蔽,继续寻找需要的答案。
于是,审计人员又找来了投资监理人员和施工监理人员了解为何出现多种结构形式,经初步了解,采用这三种结构形式施工是迫于无奈之举。主要原因是:因进口的大型架桥机拼装“预制节段箱梁”施工进度太慢,无法按期完工,因此经设计院技术核定,采用“预制节段箱梁拼装”、“现浇混凝土梁”、“钢箱梁”三种结构类型同时施工,才最终保证了工程按期竣工交付使用。审计人员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初步根源,凭着审计的职业敏感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完整的“洋葱”,表皮包裹的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剥“洋葱”,找答案
拿到了“洋葱”后,审计人员开始层层剥皮找答案——进口的大型架桥机为何不能保证施工进度需要?该项目的前期论证中决定采用大型架桥机施工是如何计划论证的?这时,审计人员马上想到查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显示,按该项目的正常施工进度计划安排,2001年11月开工,2003年10月竣工,按架桥机的产能计算,拼装“预制节段箱梁”施工进度完全可满足计划工期的需要。这证明原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计划没有问题。审计人员再调阅施工监理日志记录,发现进口大型架桥机从采购到进场调试,再到可正式投入使用的日期为2003年7月,然而这距离竣工日期2003年10月只剩三个月的时间,这当然来不及了。因此,被审计单位为保证按期完工,不得不请设计院对该项目作出重大设计变更,增加结构类型,采用“预制节段箱梁拼装”、“现浇混凝土梁”、“钢箱梁”多种结构类型同时施工,便出现了上述的三种结构类型用于一条高架工程的“创新景观”。
为什么架桥机到位如此之晚?审计人员继续“剥洋葱”,再次找到被审计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了解情况,问:“为什么架桥机这么晚才进场?”,被审计单位人员答道:“这种特大型的架桥机进口的,进口环节周期长”。审计追问:“为何不提前办理进口采购手续?”,被审计单位人员无法解释清楚。随即,审计人员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关进口架桥机的所有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等资料。经审计人员对架桥机招投标文件、采购合同及设计变更会议纪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真相大白:因建设、施工等相关单位缺乏对采用大型进口架桥机施工大跨度高架梁的经验,对采购设备所需时间估计不足,工程2001年11月就开工了,但2002年10月才签订架桥机采购合同,2003年7月架桥机才到位并完成安装调试,即架桥机从招标采购到完成安装调试实际所需时间达12个月,导致采用架桥机施工拼装“预制节段箱梁”在剩下的三个月时间内已来不及按期完工。为抢工期保证项目按时完工,被审计单位只能委托设计单位出具了重大设计变更,将I、III标桥面原设计的“预制节段箱梁”结构部分保留,部分变更为“现浇箱梁”,大部分变更为“钢箱梁”。到此,通过审计人员的层层“剥洋葱”式的反问、追问、勘查、分析,终于搞清了出现三种结构类型用于一条高架工程的“创新景观”背后的真正原因,原来是被迫无奈“逼”出来的。
三、找后果,出结论
找到问题的“根源”还不够,还要找出产生的后果,并将问题尽可能地量化归结到金额上来,才能为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为此,经审计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因架桥机到位滞后,导致高架结构形式设计变更,因设计变更造成进口的架桥机和施工单位租赁的预制场及相关施工配套设备大量闲置(产能过剩),由此增加了设备、场地摊销费支出成本3039万元。同时,因设计变更增加钢箱梁数量,由此增加钢结构8500余吨,净增加了制作、安装钢梁费用2028万元(已抵扣同等数量的预制混凝节段梁费用)。最终审计结论:因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浪费合计约5000余万元。
被审计单位拿到审计报告后,对审计报告中提出“因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浪费合计约5000余万元”的绩效审计结论完全无异议,对审计人员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剥洋葱”式的思路以及对市政工程专业的熟悉十分佩服,并表示通过本次审计,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将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四、案例点评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在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中,勘查现场非常重要。在勘查过程中要敢问、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通过不断释疑解答,揭示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后果从效益上进行剖析。在本案例中,审计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对所谓的“创新”表象敢于设问。一问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构类型结合?而后找到使用架桥机施工不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而产生重大设计变更,才出现了三种结构类型。二问架桥机施工产能为什么不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而后找到是因架桥机到位滞后所致。三问架桥机为什么会到位滞后?而后找到因建设管理不到位、对进口设备时间估计不足造成架桥机到位滞后。最后,对因架桥机到位滞后造成的后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因“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浪费合计约5000余万元”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结论。二是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涉及专业广泛,要求审计人员知识面广,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多变的审计技术。在本案例中,审计人员因对市政高架道路结构设计知识比较熟悉,所以才会对高架的结构设计产生疑问,发现了初步线索。同时,又对工程施工程序比较了解,才会针对性地通过调阅该工程建设环节的有关资料,摸清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审计人员对工程计价、结算知识的熟练掌握,最终完成了对查出问题的后果进行量化和评价。本案例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积累了一定的审计方法和工作经验。